教师职业面试技巧论文
教师晋升副高答辩内容有哪些?
1、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容的应对专家提出的每个问题,基本功不扎实专家一两个问题就能看出来,所以这就要看平时的积累了。
2、仪态比较整洁、口齿要清晰,说话都不利索就算论述的再好印象分也会不好,要有条不紊的论述观点。
3、回答问题时不要紧张,谈吐清晰有条理,回答时要分条列举的回答,比如说:一是什么?二是什么?这样的形式会显得很清楚。
教师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是按照相关文件,对本人提供的材料进行评审,不需要进行答辩。但是每个人在评审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要上一节考评课,并且也是要本人,对这节课进行说课的,这也可以说是答辩吧。这样的答辩,一般情况下只是针对这节课而已。比如:怎么备课,***用何种方法,如何安排环节等等。
博士应聘高校教师,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论文成果高校认可吗?需要注意什么?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博士毕业后好多人选择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于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了非常好的选择,谁都知道,进高校时学校最看重的就是博士的科研实力,更直白一点,理工科主要看SCI、EI论文数量,社科类主要看CSSCI、SSCI论文数量,那么,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论文高校会承认吗?
以前,以叶秋的了解,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是不太被承认的,高校只认一作,不过随着形式的变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文章在有些高校也被承认,不过肯定不能按整篇算,一般来说如果算的话可能按半篇算,下面是山西财经大学人才招聘公告,第六类人才针对的是刚毕业的博士或者刚出站的博士后,导师一作、本人一作的文章学校承认,不过只算半篇!
当然,还有很多高校只认一作,不认二作,比如山西唯一的211双一流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在招聘博士时就只看一作,不认二作。
山西历史最久、和工大齐名的山西大学在这一点上和理工大取得了一致,也是只认一作、不认二作!
所以,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论文有的高校不承认,有的高校承认,即使承认的高校,也不会被算作整篇,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各高校都有充足的理由,对于不承认的高校来说,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如果学生和导师关系好或者导师为了学生毕业都可以带上学生,毕竟,学生二作对导师没有任何影响,不管是职称评聘还是科研奖励!
同样,对于承认的高校来说,理由也很充分,毕竟,在有的高校学生一作导师通讯的文章对老师影响挺大,首先,这类文章在评职称时一般不起作用,然后,在奖励这一块导师也有可能受影响,于是,一些年轻老师为了评职称可能会让学生让出一作的位置,考虑到这种情况,导师一作学生二作也说明学生做了很多工作!
那么,对于博士本人应该注意什么呢?因为本人一作和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文章的权重不一样,本人一作的文章最受重视,在任何时候都好使,所以,在可以的情况下,如果自己做了主要工作,还是要跟导师说明白,要求本人一作,导师通讯,毕竟,除了毕业,找工作也是头等大事,入职后的安家费和岗位等级也是大事,当老师后请副教授也是大事,而所有这些,只要本人一作绝没有问题,而如果是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很可能不被承认,尤其是评职称,基本不会承认!当然,如果导师对论文也有迫切需求,可以适当的让一篇出来!
所以,本人一作才是王道,本人二作评职称不好使,找工作是否好使还要看运气,所以能一作绝不要二作,最多给导师一篇就可以了!
真经在大学里负责教师招聘。大约7、8年前,我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招聘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博士学历特别亮眼,本科C9,然后在国内顶尖高校攻读博士,导师也是有帽子的人才。但就是没有几篇论文,有的简历上写了十来篇论文,但只有1-2篇是第一作者。反倒是一些学历不怎么样的博士,简历里一作论文十几篇。这些名校博士告诉我,他们的导师只允许他们发表一两篇以满足毕业要求,其他就只能作为二作,他们也没有办法。
当时,我们学校的招聘政策中有一条是:国内博士可以享受5万元安家费,第一作者发表3篇高水平论文的,可享受10万。如果这些清北的博士来,只能拿5万的安家费。而且,我们学校的职称政策中,新进教师博士期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是可以作为有效论文的,很多博士期间论文比较多的博士,留校2年就可以参评副教授了。而博士期间的二作论文,没有任何作用。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博士的说法,我们也没法判断真伪,因为导师和导师确实存在不一样。而从招聘进来后的表现来看,有的表现还行,有的科研能力则非常一般。所以,慢慢的,我们对这类没有一作的博士就不再考虑了。
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作为科研第一线的工兵,论文基本都是自己写的,用的多半也是自己的实验数据(或者师弟师妹),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则被认为是次要贡献者(比如只提供了部分实验数据)。所以,用人单位更多的还是看第一作者。
但是现实中,一些博士会遇到导师抢论文的情况。比如说下面这两种较常见的情况:
一是985、211高校的年轻博导。现在985、211高校在研究生导师遴选上重点向年轻人倾斜,哪怕是还没有进入正式编制的预聘制教师,只要学术水平还可以,有高水平项目,都可以遴选为研究生导师,其***别优秀的,还可能直接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而这部分人,面临着学校对他们的严格考核,其中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论文,而且要求必须论文一作或者通讯。多数老师会选择做通讯,但也不排除一些老师会抢着做一作。
二是部分高校的政策某种程度上纵容。一些高校明确规定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属于毕业有效论文,这样的政策,会让导师抢学生第一作者时毫无内疚感,他们会觉得,反正也不影响学生毕业。另外,一些高校奖励论文时只奖励第一作者,而如果是老师,金额就高一些,比如1万一篇,而如果是学生,金额就低一些,比如1千一篇。作为老师,包括学生自己,当然会选择导师做第一作者,可以多弄点实惠。
以上两种情况现在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少了,很多高校甚至是导师送一作论文给学生,帮助学生评奖学金、找工作。高校里这些灰色地带确实是很难界定的,很大程度是依靠物质导向在引导。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与其去判断你的二作到底是谁写的,不如选择只相信你的一作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tfw.com/post/4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