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
宁远城的城防当年为何能挡住努尔哈赤大军?
事实上不是宁远的城防挡住了努尔哈赤,而是努尔哈赤根本没有攻城的欲望和能力,后金在努尔哈赤时代从来没有靠自己的实力攻陷过坚城,因为后金人太少经不起攻城战的消耗。辽阳沈阳广宁等都是因为内奸开城才失陷的。宁远之战的时候大凌河和另外一个小堡也没有失陷,而且就在宁远的眼皮子地下,后金军洗劫了觉化,可见宁远对后金的军事行动没什么影响。宁远之战连斩首都没几个,后金抢够了就退兵了,后面毛文龙和林丹汗还在捣乱呢。
因为努尔哈赤根本就没打宁远,人家直接攻击了离宁远只有30里的觉华岛,夺取了几十万两白银和数以万计的铠甲、武器、粮食和其他物资,吃饱喝足直接搬东西大摇大摆回家了。有肥肉不吃去啃没油水的宁远,努尔哈赤又不是傻子。
宁远守军坐视友军被攻击,就当没看见。对着城外建奴的空营放了几个空炮,然后报称击伤穿着华丽的虏酋一名,周边建奴抢了人就逃了,不知道打的是谁。反正以后后金不管谁死了都能拉出来说是被宁远守军用炮打伤不治身亡的,朝廷又不可能真去验尸看看对方到底是被炮打死的还是吃坏的肚子拉死的。结果八个月后努尔哈赤死了,于是某督师直接把努尔哈赤之死记在了宁远的大炮的功劳簿里,至于为什么一个人被炮打中了还能活蹦乱跳八个月中间还在马上奔了几千公里打了三场战役,某督师根本不去想这问题,可能努尔哈赤是超人也说不定。
还是满桂实在看不下去,违令出击打了后金军的殿后部队,砍了两百个首级,于是就被某督师在奏章里大吹特吹,变成了“宁远大捷”。就因为怕满桂把真相说出来,某督师千方百计想干掉满桂,两人仇就这么结下了,所以后来满桂直接当着皇帝的面称该督师要在战场上谋杀他。
而明朝朝廷也没辙,十几年对后金一场胜利都没有,觉华岛还惨败了一场,有个砍了200个首级的宁远大捷,虽然其中疑点重重,但为了激励人心,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满桂调离关宁,省的遭了某督师的毒手。只可惜天启和魏忠贤看得清楚,天启那个不喑世事的弟弟还真信了某督师一炮糜烂数十里的鬼话,导致几年后那一摊子烂账。
宁远城始修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当时称为宁远卫(卫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创制的一个军事单位,是明朝军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卫管辖5600名军人),两年后(即1430年)开始修建卫城。开始卫城很小,据史书记载:卫城周长六里八步,城高二丈五尺。护城河深一丈,宽二丈。
到了天启三年(1623年),袁崇焕亲自主持重修宁远城,宁远城的地址位置相当重要,在辽西走廊的中间部位,是山海关的北大门。史书上记载:“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说明袁崇焕的军事眼光确实很独到,在不愿将八百里江山拱手让人的情况下,选择这么至关重要的地方筑城。
袁崇焕重修后的宁远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比原来的旧城更大,更加坚固。袁崇焕熟读兵书,并且精通西方的筑成方法(明朝中后期大量的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包涵兵学)。在城墙四周加建了三面伸出墙外的方形敌台,史书记载:“形如爪牙,以自相救。”就是这个中西结合的筑成方法,给后来打败努尔哈赤的进攻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因为敌台三面伸出墙外,把从葡萄牙买回来的大炮架设在台上,这样的建筑结构,有利于居高临下的打击,又有利于火炮射击的射程。还可以利用战时的不同打击方向,进行三面射击;又可以与另外的敌台形成交叉火力射击,这样能确保城墙不被挖掘(后金的军队擅长野战,对于攻城战没有太多经验,***取了蒙古军队的地道法,俗称挖墙脚)。
宁远城的重修使得战略形式发生了些微的变化,但是百战百胜的努尔哈赤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当作一般的攻城战来对待。大明朝廷经过孙宗承和袁崇焕的不懈努力,构筑了宁远、锦州为主体,杏山、松山、右屯、大凌河、小凌河等城遥相呼应的防线,使辽东的局势形势大为好转。
宁远城在整个明末一直未被攻破,崇祯十三年(1640年)松锦大战后作为辽东的唯一的一道军事屏障,被吴三桂镇守,清军仍然毫无办法,无法踏过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最后却因为闯王李自成率兵逼近京师,崇祯皇帝不得不调吴三桂内援,才使得清军有机可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tfw.com/post/4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