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冷维修工招聘
- 电梯维保和电梯安装员前景怎么样,小白想从事这行有什么注意的?
- 电梯发生困人的情况,维保人员30分钟没有到达现场,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 两个月5次!上海地铁1号线再出故障,大量乘客早高峰滞留站台,吐槽“在免费汗蒸”,经抢修已恢复, 你怎么看?
电梯维保和电梯安装员前景怎么样,小白想从事这行有什么注意的?
先说说维保吧。坐标上海。最关心的肯定是待遇吧。新人小白维保技工,收入三四千,跟着老师傅干点咖灰加油递扳手的活。等会点手艺了,能自己一个人干活了,工资能涨个几百块把。白天干活晚上值班。半夜里电梯坏了业主一个电话过来你就当马上赶过去。节***日没休息,别人休息电梯人值班。而且再忙也不会被人理解,“这破电梯怎么老是坏,你给我1个小时修好它”。总体来说收入待遇工作体验不如送快递送外卖,尤其是收入。
然后说说安装。安装工的工作环境基本和工地上的外来打工者一样。住的是工地生活区工棚,吃的是工地食堂,衣服永远都是脏兮兮,***活动基本就是吹牛喝酒***。待遇小工一天200上下,大工400不到,一年结一次账。没有五险一金或者好点的公司有基本的综合保险。
电梯维修安装行业的现状早已大不如前。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突发猛进,电梯公司也像雨后春笋到处开花。大部分电梯公司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买一套公版的电梯设计图各处买零件就开始拼装自己品牌的电梯。竞争就是价格战。90年代一台电梯的价格,和2019年一台电梯的价格是相同的,但是安装费只有以前的一个零头。从业人员的待遇也随之不断降低,基层员工尤甚。
所以如果想来电梯行业从业,当领导还是可以的,基层开始做起还是免了吧,不如送快递。
电梯发生困人的情况,维保人员30分钟没有到达现场,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从法规层面讲,电梯发生困人事件,维保人员没有在半小时内到达现场,是违规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信息传递的梗。因为一般维保公司是没有派驻现场值班人员的(合同特殊要求除外)。那么,求救信息的源头,一定是电梯内的乘客。这个求救信息需要至少一层转达,维保人员才能收到求救信息(有的甚至经过三次转达)。维保人员接到求救信息,赶往求救现场,路途中的时间是不可控的(交通原因.天气原因等等),再加上有的路途较远。所以,半小时以内能赶到求救现场的维保人员,真的是非常敬业的了。现在大家都普遍理解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的辛苦。可电梯维保人员的辛苦,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不被大家所熟悉。加之乘客被困电梯内的恐惧心理。所以,一旦发生乘客被困电梯***,可能都会被渲染***的严重性。但是,还是恳请大家能理解一下电梯从业人员的辛苦。他们和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们一样辛苦,任劳任怨。我替所有电梯从业人员,向大家真诚的说一句“我们会努力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从法律规定上讲,这是不行的,但实际上大家的理解往往是有误会的,电梯困人后往往需要经过被困人员或者报警人-物业-维保单位-具体负责人-现场放人这么一大圈的信息沟通才能达到放人目的,而被困人员往往认为从被困的时候到维保人员到了为半个小时,而电梯公司认为自电梯公司接到信息后到现场半个小时,这期间有可能在信息流转过程中就损失了1个小时,这样怎么可能半个小时到现场放人?所以规定是好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完全不在电梯维保方面能够控制的
两个月5次!上海地铁1号线再出故障,大量乘客早高峰滞留站台,吐槽“在免费汗蒸”,经抢修已恢复, 你怎么看?
这种情况以后随着线路设备老化只会越来越多,上海地铁自从去年延长运营开始就逐渐走上一条恶性循环的不归路。在维保力量没有变化、维保设备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以前缩短夜间的维保时间只会造成现有线路设备根本就来不及维保。
目前运营的上海地铁很多线路夜间运营都比老早延长了一个小时,不要小看这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是占用了夜间地铁维保施工的宝贵一小时。因为延长这一个小时,造成后面运营结束后车辆回库要比未延长前晚,然后整个线路封锁施工时间也要晚,连锁反应,什么申请施工、封锁、停电、放点……每个环节再耽误点时间,可能最后落到具体维保施工负责人手里干活的时间也就个把小时而已。凌晨2点钟放点下来,再去下区间,搬运设备,走到隧道里施工,估计2点半了。开始干活,一看表,乖乖3点了,3点半要销点了,赶紧收拾工具,撤退回去,半小时赶到车站办理注销。好么,一晚上真正干活也就半个小时……而且可笑的是就算这一个小时的延长方便了群众,随着拆除夜排档违建,扫黄打非,关停***室等,夜间出去的人少之又少,可能有时当天整条地铁线那个把小时也只增加几千996的客流而已,按照地铁单车运营成本来说基本算亏得血本无归,还不算整条线路沿线车站的照明、空调电费等成本,还有冒着维保不足的风险……不知道这个延长的意义何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tfw.com/post/3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