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本地新招聘信息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
每每论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总会别有一番感慨。
我们感叹于那时期英雄们的事迹,也遗憾于英雄的没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时曾任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赵庸。
为何他会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活活饿死呢?接下来,我们跟着有书君一起来揭晓答案。
首先先来了解下这个人。赵武灵王,名庸,是赵肃侯之子。生于约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95年。赵雍于公元前325到公元前299年在位,共26年。
是战国时期一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那么,他对赵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一、粉碎五国联盟阴谋
公元前326年,赵庸的老爹赵肃侯去世,那时赵庸十五岁。彼时,魏、楚、秦、燕、齐国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对于才十五岁的赵庸来说,父亲葬礼上的凶险是他从未遇到过的,一个处理不好,赵国就会被五国联军瓜分掉。
一,过于相信自己的儿子,将王权交给儿子,自己想当太上皇。赵武灵王在位时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一度强盛起来,但是后期赵武灵王将国家分给两个儿子(嫡庶子)管理,自己想当然认为不用再操心国家大事,造成王权的失落,两儿子相互争斗时,自己的命令无人执行,最后被一儿子设计活活饿死。
二,忘记一国不容二主,导致两儿子相互残杀,最终害了自己。赵武灵王最大的败笔就是把国家分给两个儿子管理,谁知道两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大打出手,造成国家混乱不堪,民不聊生,赵武灵王也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儿子借口保护赵武灵王歼灭叛军,围堵王宫,不允许任何人进出,即使赵武灵王也不得进出,最后落得活活饿死,甚至无人收尸的下场。
三,听信谗言,守卫王宫的护卫倒行逆施。赵武灵王宠信妃子,听信谗言将王权分给儿子,自己倒是过起了悠闲自得的退休生活,殊不知王权落到他人手里后,基本没人听他的话了,最后两儿子打到赵武灵王王宫驻地时,守卫王宫的护卫人少,根本无法抵御儿子的军队,只好倒行逆施一起反叛,赵武灵王驻地被封闭隔离,任何人不得进出。赵武灵王只能自己掏鸟窝,捉老鼠充饥,最后啥都没有了,活活饿死。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位一代雄主被活活饿死,一个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一个就是战国初第一雄主赵武灵王。但赵武灵王的下场如此之惨,完全是咎由自取。可以说,正式由于赵国在鼎盛时期这场“***”使得赵国丧失了唯一一次统一天下 机会。
赵武灵王,名赵雍,20岁登基,以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闻名。再有两个有名的***就是,秦燕两国诸侯都是赵武灵王所立了,尤其是赵武灵王受芈月所所托,派兵助其子当上秦王(秦昭襄王)如果赵武灵王地下有知,数十年之后,秦赵长平之战的就是秦昭襄王主政的时候,不知作何感想。
用最简单话说,赵武灵王就是一世英名,一时糊涂。沙丘之变不仅使得自己死于非命,而且使赵国就此一蹶不振。赵武灵王的下场应该是自找的,用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来说明此事最恰当不过。赵武灵王原本立长子赵章为太子,但赵武灵王有一个宠妃叫吴娃。并立为王后,二人有一子也就是赵何、应该说赵武灵王对吴娃钟爱一生,在吴娃去世以后,出于爱屋及乌的意思,断然废长立幼,让赵何当了太子,赵武灵王这一做法遭到了以“宰相”肥义为首的朝臣的强烈反对,一是本身废长立幼就不对,二是长子赵章无过,三是赵何能力真一般也不如赵章。而当时的君***力不像后世那么大。立储也是公卿一族的大事,但赵武灵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力排众议立赵何为太子,而且一步到位,自己退位为“主父”。赵何为当赵王了。赵武灵王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堵住公卿的嘴。二是让赵王何得到锻炼。赵王何既然登基,就是赵武灵王失去“生命”的那一天。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赵武灵王希望自己是“垂帘听政”但赵王何一旦获得获得权力自然不愿意失去,而经过四年的观察,赵武灵王已经意识到,赵王何不是一个有为之君,他这才想起长子赵章的好处,赵武灵王希望将“易主”先是将赵国一分为二,然后再“废掉”赵王何,已经品尝到帝王威仪和权力的赵王何自然不会答应,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赵武灵王觉得自己拿回自己的王位很容易,但他错了,权力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他对长子赵章的“补偿”不仅害死了赵章。也害死了自己。
事情的过程与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要知道,赵武灵王长子赵章惨死,而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其子赵王何困在沙丘三个多月,活活饿死。在这件事情上,赵武灵王有三个错误。一是不应该废长立幼。二是不应该提早退位,使得自己丧失最大优势,三是既然已经退位,赵王何在位,就应该任命。不能再生风波。过于自信害死了自己。而最后意图***。实在糊涂了,赵武灵王前期雄霸一时,后期却昏聩不堪,何以会如此?实在是让人费解。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凡历史上贤明的君主,都会犯错,纵使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犯下不立太子的过错,导致赵高篡改诏书,乱政灭国,又比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听信小人之言,大兴巫蛊之祸,逼死太子皇后,国势颓废。
而赵武灵王身为一代雄主,也犯了个天大的错误。
赵武灵王一生开创多项第一,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君主之一,是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太上皇制度的君主,是历史上第一个向胡人学习骑射的中原民族君主,是战国时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想要灭秦的君主,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君王主导变法的国家,而其它的国家都是由贤臣主导,如李悝、商鞅、吴起,都是大臣身份主持变法。
当时的赵国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灭亡中山国,使赵国东西连成一片,解除后顾之忧;击败林胡、楼烦二个胡族,沉重打击北方胡人的势力,扩大了赵国的疆域,开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国长城”,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赵武灵王的成就大多在军事方面,在政治上,赵武灵王却是个不成熟的政治家,在壮年之际,将王位让给喜欢的次子公子赵何,而废长子公子赵章,之后因为怜悯公子赵章,又想将赵国一分为二,想立赵章为代王,最终实现自已夺回王位的想法。
赵武灵王在自已42岁的时候,突然传位给他年仅十岁的次子公子赵何,自已退居幕后,自称主父,并在幕后一直扶助赵何处理政事,赵何就是赵惠文王,在大臣肥义和赵武灵王的***下,赵惠文王很快熟悉国政。
后来赵武灵王看到自已长得已经非常高大的长子赵章向幼小的赵王何行君臣之礼,回想起来,感觉很怜悯赵章,于是又对赵章格外厚爱起来,这对赵国的朝政造成一定的困惑,上行必下效,赵武灵王这样做,给赵国的大臣造成一种错觉,感觉又要扶长子赵章起来为王,有些心怀不轨的大臣就开始教唆赵章,赵章是长子,又不断听到大臣的教唆,也开始心怀不满,便预谋造反。
而这个时候的赵武灵王由于长期离开权力中枢,感觉越来越不适应,赵武灵王的权力与赵王何的权力不断的发生碰撞,赵武灵王处处受到肘制,因此想夺回权力,自已重新掌权,可权力一旦交出去,夺回来就基本不可能了,直接导致了沙丘之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tfw.com/post/14751.html